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
十五首天涯诗句,贯穿人一生,总有一首、甚至多首,打动你心2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4 10:16:03    

8. 天涯方叹异乡身,又向天涯别故人,韦庄

大才子韦庄作为唐末到五代这个动荡时代的见证人,浪迹天涯是不可避免的。他在代表作《菩萨蛮》中写道,“洛阳城里春光好,洛阳才子他乡老”,这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。而这首《东阳酒家赠别二绝句·其二》,则直抒胸臆的写出了他浪荡天涯的痛苦:

天涯方叹异乡身,又向天涯别故人。

明日五更孤店月,醉醒何处泪沾巾。

天涯方叹异乡身,又向天涯别故人

“天涯方叹异乡身,又向天涯别故人”,我自己人在天涯,才真正感受到了漂泊的痛苦,才开始感叹自己那处在异乡,而不由己的身体;现在更加痛苦的是,我又要浪迹天涯,告别我的老朋友。

韦庄是洛阳人,在江南流浪了多年,已经把江南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。他在另一首代表作《菩萨蛮》中写道,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”,看样子,他是真的准备在江南养老了。

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

只可惜,江南终究不是他的最终归宿。相较于故乡洛阳,江南已经是天涯了。但他最终去了西蜀,那是比江南这个天涯更加天涯了。

所以,一句,“天涯方叹异乡身,又向天涯别故人”,说的全是泪啊!没有最远的天涯,只有更远的天涯!

9. 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,晏殊

相较于温庭筠《忆江南·其一》中思妇的既爱又恨,这首宋代大词人晏殊的《蝶恋花》则没有恨,除了爱,还有苦,是一种苦恋。思妇从感情上分,应该就是这两种类型,一种是既爱又恨,一种是又苦又爱。这首《蝶恋花》,属于后者:

槛菊愁烟兰泣露,罗幕轻寒,

燕子双飞去。

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

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

望尽天涯路。

欲寄彩笺无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。
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

“槛菊愁烟兰泣露”,这是典型的愁苦,而“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”,寒冷,双宿双飞的燕子,更加深了思妇的苦。而这句,“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”,就更加直白了,直言“明月”不知离别苦。
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已经是深秋了,深夜的西风,冷酷无情,它让碧树上的绿叶全部凋谢了;思妇如何能够承受这样的寒冷,如何能够承受绿叶落尽,又一年即将过去?但她还是独自登上了最高一层楼,望着延伸到天涯尽头的官道,希望能够看到丈夫回来。

这是怎样的一种苦恋?

清末大儒王国维把这句,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作为著名的做学问“三境界说”的“第一境界”。它们的确有很大的相似性,思妇对丈夫的苦恋,学人对学问的苦恋,是一致的。

10. 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,李觏

既然是“人在天涯”,那么“思乡”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因此,“思乡”的诗词就数不胜数,而宋代诗人李觏的这首《乡思》,一定在著名“思乡”诗词中占据一席之地。它的特点,一是极尽所能的夸张;二是入木三分的痛苦:

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。

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。

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

“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”,人人都说,夕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,而天涯是这个世界最远的地方,但我为什么但举目天际,还是看不到自己的家乡?

“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”,已经深恨着重重的云朵,阻隔了遥望家乡的双眸,怎奈抬眼望去,层峦叠嶂的高山却遮住了隐藏在夕阳暮色之中的云朵。

这首诗,是以“游子”的身份写“乡思”。而大文豪欧阳修在《踏莎行·候馆梅残》中,则以“思妇”的身份写“闺愁”,“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,不同的角度,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。

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

11. 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,苏轼

在中国文学史上,苏轼是少有的,真正能称得上“语言大师”的人物。他不但优秀的作品极多,而且是在一部小小的作品中,名句也是迭出,让人目不暇给。这首《蝶恋花·春景》就是其中的代表,短短六十个字,却出了两句名句:

花褪残红青杏小。

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

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。

墙里鞦韆墙外道。

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

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
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

从第一句,“花褪残红青杏小”,到“枝上柳绵吹又少”,词人极力渲染了一幅暮春的景色。既然是暮春,自然引出了人们的“叹春”、“伤春”之情,然而,词人又笔锋一转,来了一句,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,这里没了春天,总有别的地方有哇,没有必要伤感。既然人要浪迹天涯,以天涯之远,何愁没有春天!

同样是这句,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,既然是天涯何处无春天。而春天又象征了人的青春,人类的爱情。所以,人们引用这句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,常常是用来形容哪里没有爱情呢,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。这是非常恰当的。

而下阙中,一句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,也是人们经常引用的。词人浪迹天涯,正是多情思乡的时候,而“墙里佳人笑”,引起了词人对家人,特别是妻子的怀念;而“墙里佳人”不知道这些,自然属于“无情”,所以才有了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。

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

同样,这句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,也被后世的人们引用在爱情上。多情的一方,被对对方无感的另一方所打击,这另一方自然是“无情”,正所谓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。

12. 今岁天涯,又是年华晚,李吕

人在天涯,已经是很痛苦了;但更为痛苦的是,大好青春年华已逝。如果一个游子遇到了这两大痛苦,基本上已是无法解脱了。宋代词人李吕在这首《点绛唇》中,向我们展现了这种痛苦:

去岁天涯,一灯闲作幽窗伴。

酒来须满。不待傍人劝。

今岁天涯,又是年华晚。

凄凉惯。问天不管。

只我何曾管。

今岁天涯,又是年华晚

“去岁天涯,一灯闲作幽窗伴”,去年也是浪迹天涯,一盏孤灯在幽景的小窗下和我做伴。“酒来须满。不待傍人劝”,自顾自的斟满了酒杯,不要旁人劝酒,也没有旁人劝酒,就大醉一场。

“今岁天涯,又是年华晚”,今年我又是浪迹天涯,又是一个暮春时节,我自己也韶华尽逝。“凄凉惯”,到了现在,已经习惯了孤独和凄凉。

“问天不管”,想问一问老天,为社么会这样?老天不管。其实,“只我何曾管”,我自己又何曾管过?

一句,“问天不管。只我何曾管”,不是我不曾管,而是我无能为力。无力改变现状的痛苦,可能更甚于浪迹天涯和年华已逝。

13. 去年燕子天涯。今年燕子谁家,张炎

身为“宋末词坛四大家”之一的张炎,真正经历了国破家亡,自己被掠北上的痛苦。写的词反而波澜不惊,这点跟李后主很像。李后主国破家亡后,词里要么是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要么是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”,跟人的感觉就像是“为赋新词强作愁”一样。这首南宋词人张炎的《清平乐》,也有这样的特点:

采芳人杳。顿觉游情少。

客里看春多草草。总被诗愁分了。

去年燕子天涯。今年燕子谁家。

三月休听夜雨,如今不是催花。

去年燕子天涯。今年燕子谁家

“采芳人杳。顿觉游情少”,明明是国破家亡,人民流离失所,却要说采花的人儿少了。就像李后主轻飘飘的一句,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”,这后面,隐藏了多少血泪。

“客里看春多草草。总被诗愁分了”,为什么“看春多草草”,国破家亡,被掠北上,哪还有心情赏春。却来一句,“总被诗愁分了”,跟李后主的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悲痛是一模一样的。

“去年燕子天涯。今年燕子谁家”,还说什么燕子呢?不就是词人自己嘛。去年的时候,我在天涯海角流浪;今年呢?我又该沦落到了哪里呢?毫无疑问,还是天涯,是更远更远的天涯。因为我已经没有家了。

“三月休听夜雨,如今不是催花”,这句重点要理解“催花”。初春的夜雨,是催促花开;而三月的夜雨,是辣手摧花。所谓“三月夜雨”,不就是凶残的蒙元吗?

一句,“去年燕子天涯。今年燕子谁家”,这其中的痛苦与悲哀,远不是普通游子能够感受的。

14. 若待明朝风雨过,人在天涯。 春在天涯,虞集

元代词人虞集,是宋代抗金名将虞允文五世孙。虽然南宋灭亡时,他才五岁。但他依然带有祖上的荣耀,对元廷也就是三心二意,而自己也一门心思想着归隐。这首《南乡一剪梅·招熊少府》,就写在他归隐之后:

南阜小亭台。薄有山花取次开。

寄语多情熊少府,晴也须来。

雨也须来。

随意且衔杯。莫惜春衣坐绿苔。

若待明朝风雨过,人在天涯。

春在天涯。

若待明朝风雨过,人在天涯。春在天涯

“南阜小亭台。薄有山花取次开”,在自己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,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。

“寄语多情熊少府,晴也须来。雨也须来”,春光明媚,山花盛开,所以特地写信邀请好友熊少府你无论如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,一定要前来游赏。

词人归隐了,心情也特别奔放,特别自由,特别洒脱。一句,“晴也须来。雨也须来”,准确的表达出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。

“随意且衔杯。莫惜春衣坐绿苔”,你来后,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,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游玩。

“若待明朝风雨过,人在天涯。春在天涯”,因为一旦错过时机,风雨一过天气虽说晴朗了,但到那时,你我朋友说不定又是你东我西各在天涯,再也难得相聚;或者即使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,也能再相聚首,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,早也匆匆的过去了。

所谓“人在天涯”,指人有可能浪迹天涯;而所谓“春在天涯”,指春天已经离我们远去,远到天涯海角去了。

一句,“人在天涯。春在天涯”,表达了词人时不我待的心情!

15. 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,马致远

如果要选史上最著名的三首“天涯”诗词,那么这首元曲大家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一定位列其中。如果要选史上最著名的“孤独”诗词,那么它也可以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《江雪》媲美。这首小令,全词如下:

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。

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

断肠人在天涯。

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

整首词,一共二十八个字,却非常值得品味。比如,第一句“枯藤老树昏鸦”,是一片衰败的情形,让人心生悲哀。而第二句却一反前面的衰败,显得异常明丽,“小桥流水人家”,是非常温馨的场景。按照常理,词人应该接着第一句,继续写衰败的,但却没有,为什么?

原来,第一句的衰败,让人心生悲哀,就已经够了。第二句的温馨,恰恰让人更加想家。第一句和第二句产生了非常鲜明的对比,比之两句都写衰败,显得词人特别不落窠臼,不走寻常路。

春天版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

“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”,这是最后一句的铺垫。

而这首小令的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,“断肠人在天涯”,一个“断肠”,多个原因。一是到了晚秋,到处是衰败的景色,让人悲哀,此乃第一个“断肠”原因;二是“夕阳西下”,游子无处落脚,这是第二个“断肠”原因;第三个原因,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乃是“人在天涯”,归乡无望,这彻底让人“断肠”了。